波兰尼在他的《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一书中提到
你知道的永远比你说出的多得多。
我们的一切知识在根本上都具有隐默性而我们永远不能说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由于意义的隐默性,我们也永远不能完全知道我们所说的话中暗示着什么。
天呐,这似乎是一个世纪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对当代大语言模型所具有能力的最好脚注了。
2025年WAIC上AI教父、诺奖图灵奖双料得主杰弗里·辛顿对于LLM的比喻如此形象:
每个词都是可以变形的、拥有几千个维度的乐高积木,积木上长满了手。理解一句话,就是让这些词语积木通过调整自身的形状,以最合适的方式握手,从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这与人脑处理语言的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因此,辛顿认为:大语言模型师真的能理解你在说什么,而不是简单的模式匹配。
先不谈辛顿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这个比喻似乎能够从具象层面让我们理解什么是隐默性(tacit),这些不同维度的积木上面的手,我们当然不知道也无法说清楚他们的维度和暗示。
从这两年来LLM的不断进化,限制AI发展的已经不是人脑的聪明程度了,而是硬件和算力的发展,如果能够提供无限制极高速率的算力,那么所有决策的优化成都都是不是一点半点,社会的整体发展一定会在各个维度都被AI辅助提升效率,生产力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也使人类享受到AI的福利,从这个角度,我是乐观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