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之后喜欢读读历史

现在这个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大量的碎片时间容易被各种社交媒体挤占,比如抖音、小红书、微博、头条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相对浅的生活方式,按照Cal Newport的理论,我们要把自己的时间用deep work充斥,比如读书,写作。而不是总是在刷浅显的社交媒体,或者被各种短(抖音)、中长(bilibili、Youtube)所占领。

读读历史其实还是很有乐趣的,之前读的《中国和中国人》中传教士说:他并不关心中国复杂的历史。我有同感,我可能对外国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不是很能提起精神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古代至当代的很多历史都很有浓厚的兴趣。

这些兴趣好像是近年参观历史古迹中导游的讲解中激发的,从参观导游的讲解中了解到了很多真实发生在历史当中的事情,结合K.K.的那句话,历史中的怪事看多了,也就对当代发生的很多怪事见怪不怪了。细品之下,觉得的确高中历史老师常常念叨的那句话:读史以明志,博古以鉴今这句话很有道理。从古代看到当代,看清了历史,可能能够帮助你了解未来。

细想桥水基金达里奥那些制作精美的视频以及理论,多数也是建立在历史之上的推断,能够从过去的历史当中获得经验、感觉,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剧变。

再想想大语言模型,我们每个人都羡慕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其实现代教育的理念,也是利用读书、通识教育给我们提供基础(模型基座),再在专业领域细分(微调),我们每个人可以说都是一个LLM,但是由于吃到的数据(读书量)的不同,以及训练量(显卡算力+算法)的不同,每个LLM接收到相同的提示词(遇见现实状况),所产生的答案(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所以我们是不是更要利用好时间(每个人的大脑差距不大,也就是算力可能大差不差),那么是不是多去叠加时间训练(深度的事情,deep work)越多,则你这个LLM越强大。

分配好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尽量多去训练你这块模型,让你的模型底座更强大,可能是我们成为所谓超级个体,更好适应世界,get more from world,获得更多此生的经验的重要手段!

包括最近读的吴晗《历史的镜子》,从中看到了早些时候的领导的吏才非常出众,能够成为政治家一定是具备很强的素质的,从吴晗的书能够看出他对历史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刻,为什么领导干部一定要去读读历史,道理其实一目了然,很多事情自古到今都是有些许相似之处,有些许可以借鉴的地方。大语言模型能够用比较小的底座去掌握人类的智慧,就说明了人这一智慧生物行为模式的相似性。如何能够做成一些事情,其实史书上说的很清楚,历朝历代都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党也一直要求大家读书,读历史,从自己的历史、近代的历史读起来,掌握事情的发展规律,就能够指导我们更容易的实现我们的愿望和想法。


了解 创见思考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